江城子 中州乐府

:
胭脂坡上月如钩。问青楼。觅温柔。庭院深沈,窗楼掩清秋。月下香云娇堕砌,花气重,酒光浮。清歌皓齿艳明眸。锦缠头。若为酬。门外三更,灯影立骅骝。结习未忘吾老矣。烦恼梦,赴东流。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冯子翼

冯子翼(生卒年不详,约1170年前后在世),字士美,定州中山(今内蒙古宁城西)人。金海陵王正隆二年(1157)进士。以同知临海军节度使事致仕。性刚果,与物多忤,因此仕宦不进。有诗、词传于世,元好问云:“士美诗有笔力”。《中州集》卷二录其诗七首,《中州乐府》录其词一首。生平见《中州集》卷二。 9篇诗文

猜你喜欢

清平乐·太山上作

:
江山残照,落落舒清眺。涧壑风来号万窍,尽入长松悲啸。
井蛙瀚海云涛,醯鸡日远天高。醉眼千峰顶上,世间多少秋毫!

江山残照,落落舒清眺。涧壑风来号万窍,尽入长松悲啸。
放眼远望,江山映一抹残阳。分明莽莽苍苍。深涧幽壑风来,万千孔穴呜呜作响,汇入松涛声悲壮。

井蛙瀚海云涛,醯鸡日远天高。醉眼千峰顶上,世间多少秋毫!
如井蛙面临大海云涛观赏,似醯鸡看到了日远天长。在这千峰顶上,醉眼朦胧微张;见世间多少事务,原来不过与秋毫相当。

参考资料:

1、 陈器之.《历代诗词曲千首精译 下册》: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09:第1243页

江山残照,落落舒清眺。涧(jiàn)(hè)风来号万窍,尽入长松悲啸。
词作于金亡后二年(1236),时作者与友人游泰山。太山,即泰山。

井蛙瀚(hàn)海云涛,醯(xī)鸡日远天高。醉眼千峰顶上,世间多少秋毫!
井蛙:作者谦称。井底之蛙,由于受的狭小环境的局限,不知道有个大海,因此也不可能去谈论大海。醯鸡:醋瓮中一种小虫(即蠛蠓)瓮子有盖盖着,不见天日;一旦揭去盖子,它就见到天了,为词人谦称

参考资料:

1、 陈器之.《历代诗词曲千首精译 下册》: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09:第1243页
江山残照,落落舒清眺。涧壑风来号万窍,眺入长松悲啸。
井蛙瀚海云涛,醯鸡日远天高。醉眼千峰顶上,世间多少秋毫!

  词为登眺之作,上片写登高所见、所闻,下片写登泰山而产生的自我渺小之感。词中,景象苍莽,境界阔大,充满着对人间伟观的赞叹,也表现了词人开阔的胸怀襟度。同时,“江山残照”之景其字面组合,及“悲啸”、“醉眼”等,也隐藏着词人的家国之痛。

  江山残照,落落舒清眺——落落:清晰的样子。清眺:开阔而清晰的视野。这两句是说在泰山顶上,夕阳馀晖映照下的无限江山,苍莽辽阔,可以极目四望,眺情展开视野。在壮美的景色中,词人胸怀也因之宽广,不禁忘却了烦恼与哀痛,陶醉于大自然的造化之中。这两句写景峭拔雄健,气度恢弘,渲染了苍凉旷荡的氛围。“落落舒清眺”受杜甫《次空灵岸》诗“落落展清眺”之影响,但易“展”为“舒”,不仅是平仄格律的要求,而且突出了心情之舒畅和意境之清远。

  涧壑风来号万窍,眺人长松悲啸——涧壑:山的沟谷。窍:孔洞。涧壑风来,山鸣应,松林也在风中怒吼悲鸣,林涛奔涌。这两句没有继续写视觉所见,而是转入对听觉形象的描写,在极短的篇幅里面,描写极其丰富的内容,使读者对泰山有了一个立体的多维印象。《庄子·齐物论》:“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号。”这两句便是由此脱胎而出。其一从山谷中写风,一从松林问写风。风不可见,借物而知,一“号”一“啸”,极为雄壮,富于表现力。“入”字将谷中风和松问风自然完美地连在一起,动感十足。“悲”字又具有词人的主观色彩,同时开启后片的抒情。

  井蛙瀚海云涛,醯鸡日远天高——《孟子·眺心上》说,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泰山以其高耸特立,视野开阔,历来为登临的人们所赞叹。词人登泰山而纵览,自比于井蛙见到波涛如云,醯鸡见到天高日远,大开了眼界。“井蛙”出于《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井底之蛙,由于受所处狭小环境的局限,不知道有个大海,因此也不可能去谈论大海。词中以井蛙与瀚海、云涛并列,不用动词连接,只是把几个小大悬殊的事物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自然发展了原出典的意思。“醯(xi)鸡”见《庄子·田子方》篇,写孔子求见老聃问道后,出来告诉颜回说:“丘之于道也,其犹醯鸡欤!微(没有)夫子(指老聃)之发吾覆也,吾不知天地之大全也。”醯鸡是醋瓮中的蠛蠓(一种小虫),瓮有盖子盖着,不见天日;一旦揭去盖子(发覆),它就见到天了。词人登上泰山,也有这种感受。

  醉眼千峰顶上,世间多少秋毫——秋毫:鸟兽之毛至秋更生,细而末锐,谓之秋毫。比喻事物之微细。作者为眼前的奇妙景象所陶醉,站在干峰顶上,在大自然奇景中,领悟到了人世万物如秋毫之末,都微不足道,顿时忘却了各种烦恼与哀愁。“醉”字用得极其生动传神,不仅是酒醉,泰山的壮景更使词人陶醉。而醉眼迷蒙的词人形象,也正与壮景相融。

  全词短短八句,四处化用《庄子》中的语句,却不向老庄思想中讨生活,中间也并非枯燥说理,而是以形象语抒发情怀,风格清脚沉郁,显得自然而精炼。

参考资料:

1、 元好问著.《元好问集》:三晋出版社,2008.8:第142页2、 林力 肖剑主编,.《宋词鉴赏大典 (上、中、下卷)》:长征出版社,1999年11月第1版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水调歌头·赋三门津

:
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峻似吕梁千仞,壮似钱塘八月,直下洗尘寰。万象入横溃,依旧一峰闲。
仰危巢,双鹄过,杳难攀。人间此险何用,万古袐神奸。不用燃犀下照,未必佽飞强射,有力障狂澜。唤取骑鲸客,挝鼓过银山。

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长风怒卷高浪,重洒日光寒。峻似吕梁千仞,壮似钱塘八月,直下洗尘寰。万象入横溃,依旧一峰闲。
黄河之水似乎是从天上而来,黄河之险让人鬼都要俯瞰而欲过不敢。大风起时,波涛汹涌,怒浪滔天,飘重的浪花在阳光下闪闪发亮。黄河水所掀起的水浪高过那吕梁山,水浪声势之状可比那八月的钱塘潮,横空之下,一洗尘寰。黄河水浪冲斥万象,但是中流的砥柱山面对滔天巨浪,却依旧气定神闲。

仰危巢,双鹄过,杳难攀。人间此险何用,万古袐神奸。不用燃犀下照,未必佽重强射,有力障狂澜。唤取骑鲸客,挝鼓过银山。
砥柱山之高峻,如那危巢,难以攀援。人间有这样的险处有何用呢?原来是为了测辨忠奸。无须“燃犀下照”看水下美景,也不必像做重用力拉弓,便可力挽狂澜。呼唤那个骑鲸客,击着鼓重过银山。

参考资料:

1、 彭国忠,刘锋杰编注 .《豪放词》 :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7年 :377页 .2、 苏轼,辛弃疾等著 .《豪放词 插图本》 :万卷出版公司 ,2008年 :245 .

黄河九天上,人鬼瞰(kàn)重关。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峻似吕梁千仞,壮似钱塘八月,直下洗尘寰(huán)。万象入横溃(kuì),依旧一峰闲。
人鬼:指三峡中的南鬼门,北人门。钱塘八月:指钱塘江八月十八日最盛大的潮水。尘寰(huán):尘世。溃:洪水旁决日溃。一峰:似指中神门,因前皆言“人鬼”重关。或言指砥柱山,即中流砥柱。

仰危巢,双鹄(hú)过,杳(yǎo)难攀。人间此险何用,万古袐神奸。不用燃犀(xī)下照,未必佽(cì)飞强射,有力障狂澜。唤取骑鲸客,挝(zhuā)鼓过银山。
危巢:悬崖高处的鸟巢。鹄:水鸟名,俗称天鹅。杳:此指高远。秘神奸:词中神奸指种种善恶神奇之物。佽飞:汉武官名,掌弋射鸟兽。一云即做非,周代楚国勇士,曾渡江,两蛟夹舟,非拔剑斩蛟而得脱。骑鲸客:指豪勇之士。挝:敲击。银山:代指涛头。张继《九日巴丘杨公台上宴集》:“万叠银山寒浪起”。

参考资料:

1、 彭国忠,刘锋杰编注 .《豪放词》 :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7年 :377页 .2、 苏轼,辛弃疾等著 .《豪放词 插图本》 :万卷出版公司 ,2008年 :245 .
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峻似吕梁千仞,壮似钱塘八月,直下洗尘寰。万象入横溃,依旧一峰闲。
仰危巢,双鹄过,杳难攀。人间此险何用,万古袐神奸。不用燃犀下照,未必佽飞强射,有力障狂澜。唤取骑鲸客,挝鼓过银山。

  这首词与同词牌的《水调歌头·游龙门》相似,都是写游览河山,抒发情怀之作。此词气势更足,景观更奇。三门津是黄河中十分险要的地段,河面分人门、鬼门、神门,水湍浪急,仅容一船通过。中有砥柱,即被称为中流砥柱的砥柱山。三门峡所在山奇水急,呈现一幅波浪马远静听松风图奔涌,气势磅砣的景象。

  上片写黄河的气势,写中流砥柱悠闲。“黄河九天上”后两句,写黄河之长、黄河之险。“黄河九天上”似与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意境相同。而“下鬼瞰重关”则写明黄河之险,人鬼难过。“长风”后五句,以粗线条勾勒出黄河怒浪滔天,浪花四射的逼人气势。又以吕梁悬水千仞和钱塘八月怒潮形象具体地描绘出黄河水浪之高,高过山仞,水浪之急,可比钱塘怒潮。高险,壮观,形神俱备。“万象”后两句,更塑造尽管黄河水大浪急,但仍旧在砥柱山面前变得渺小。“一峰闲”侧面烘托了砥柱山傲风浪,挺天地的伟姿,也暗示出作者不惧艰险,乐观豁达的气质和不凡抱负。写景抒情,浑然一体。

  下片更是以古典旧事,表达了词人昂扬奋发积极向上的斗志。“仰宛巢”三句,反用苏轼《后赤壁赋》“攀栖鹃之危巢”句意,写砥柱山之高峻艰险。“人间”后二句,又用《左传》中“神奸”之典。传说中夏禹将百物之形铸于鼎上,“使民知神、奸”,由此辨神仙和奸佞的模样。这样的险处有何用呢?原来是考验人的地方。“不用”后三句又用二典,一是东晋温峤在朱渚矶下“燃犀”看水下美景。二是写春秋楚国勇士佽飞仗剑入江杀两蛟的故事。以上几个方面,把黄河三门峡的险、恶写得活灵活现。结尾两句“唤取”等,引用李白塑造的骑鲸客的形象,表现词人那不可抑制的豪情壮志。

  此词用典较多,也不显含混难懂,典典都扣中主题。从谋篇布局来说,也上下呼应,环环相扣,气势作足。故叶燮《原诗》中称曰:“舒写胸臆,发挥景物,境皆独得,意自天成。”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满江红·雨后荒园

:

遁庵主人植菊阶下,秋雨既盛,草莱芜没,殆不可见。江空岁晚,霜余草腐,而吾菊始发数花,生意凄然,似诉余以不遇,感而赋之。凶李生湛然归,寄菊轩弟。

雨后荒园,群卉尽、律残无射。疏篱下,此花能保,英英鲜质。盈把足娱陶令意,夕餐谁似三闾洁?到而今、狼藉委苍苔,无人惜。
堂上客,须空白。都无语,怀畴昔。恨因循过了,重阳佳节。飒飒凉风吹汝急,汝身孤特应难立。谩临风、三嗅绕芳丛,歌还泣。

遁庵主人植菊阶下,秋雨既盛,草莱芜没,殆不可见。江空岁晚,霜余草腐,而吾菊始发数花,生意凄然,似诉余以不遇,感而赋之。凶李生湛然归,寄菊轩弟。

雨后荒园,群卉尽、律残无射。疏篱下,此花能保,英英鲜质。盈把足娱陶令意,夕餐谁似三闾洁?到而今、狼藉委苍苔,无人惜。
雨后的花园,花朵都掉完了。疏散的篱下只有菊花还没有掉落,还是那么的鲜艳。掇取一把菊花足够娱乐,谁还可以像屈原那样用菊花做晚餐呢。到现在狼藉不堪鲜花掉落没有人去怜惜。

堂上客,须空白。都无语,怀畴昔。恨因循过了,重阳佳节。飒飒凉风吹汝急,汝身孤特应难立。谩临风、三嗅绕芳丛,歌还泣。
堂上的客人都以及须发皆白。都没有说话怀念着过去。重阳佳节过去只剩下了恨,飒飒的凉风吹的你慌乱不堪,你应该很难生活了吧。在风下多次闻吸花丛,放佛可以听到菊花在独自哭泣。

参考资料:

1、 公羽编选,傲霜斗雪·菊花,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08月第1版,第80页

遁庵主人植菊阶下,秋雨既盛,草莱芜没,殆不可见。江空岁晚,霜余草腐,而吾菊始发数花,生意凄然,似诉余以不遇,感而赋之。凶李生湛然归,寄菊轩弟。

雨后荒园,群卉尽、律残无射。疏篱下,此花能保,英英鲜质。盈(yíng)把足娱陶令意,夕餐谁似三闾(lǘ)洁?到而今、狼藉委苍苔,无人惜。
律:原为定音的仪器,后指古乐的十二调。无射:亦作亡射,十二律中的阳律之一;古以十二律与十二个月相对应,秋九月律应无射。英英:鲜艳貌。盈把:掇取一把。夕餐:屈原《离骚》有“夕餐秋菊之落英”诗句,故云。三闾:指屈原。他曾为三闾大夫。狼藉:亦为狼籍,乱散不堪状。狼藉草而卧,起则践草使乱以灭迹。

堂上客,须空白。都无语,怀畴(chóu)(xī)。恨因循过了,重阳佳节。飒(sà)飒凉风吹汝急,汝身孤特应难立。谩临风、三嗅绕芳丛,歌还泣。
畴昔:往昔。飒飒:风声。汝:你。三嗅:多次闻吸。“三”言其多。芳丛:花丛。

参考资料:

1、 公羽编选,傲霜斗雪·菊花,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08月第1版,第80页

遁庵主人植菊阶下,秋雨既盛,草莱芜没,殆不可见。江空岁晚,霜余草腐,而吾菊始发数花,生意凄然,似诉余以不遇,感而赋之。凶李生湛然归,寄菊轩弟。

雨后荒园,群卉尽、律残无射。疏篱下,此花能保,英英鲜质。盈把足娱陶令意,夕餐谁似三闾洁?到而今、狼藉委苍苔,无人惜。
堂上客,须空白。都无语,怀畴昔。恨因循过了,重阳佳节。飒飒凉风吹汝急,汝身孤特应难立。谩临风、三嗅绕芳丛,歌还泣。

  开头三句,首先展开了一幅秋天雨后的荒园图。“律残无射”,点明时值九月,此时的荒园秋风萧瑟,秋雨无情,百花为之凋零,荒园杂草丛生。全词以此开端,既深曲委婉地透露了词人悲凉凄苦的情怀,又使人自然联想到风雨飘摇的政治形势像凛冽的秋风袭向词人的心头。这几句,不仅交代了花的生活环境,也为全词定下了凄清的基调。接下来,轻轻一转,“疏篱下”写初开菊花的鲜嫩可爱。这和“雨后荒园”的环境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此花能保”,除了流露出花不逢时尚能自保的欣慰外,更隐含着岁月无情的担忧。细细品味,作者正是借花写人,表达出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洁身自保的追求和形势逼人的忧虑。接下来“盈把”二句,由菊花而想到一生爱菊的陶渊明和屈原,陶渊明、屈原生活的年代去词人已远,可是他们与词人所处的政治环境却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他们没有屈从于严酷形势的压力,而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反抗险恶的现实,为后世留下了千古英名。上片最后三句忽又一收,由怀古自勉回到凄冷的现实之中,惜花以自惜,哀婉生不逢时。

  下片由花写到人,词人首先哀叹岁月匆匆,少年书生已成白发衰翁。往事如烟,功名未就,自然引起对已逝岁月的追怀。以下几句便以无限怅惘的心情追怀畴昔,通过极朴实的语言,表达了词人难以言传的苦衷,使人觉得凄婉悲怆。“飒飒凉风吹汝急”包含着对世事变迁的慨叹、时不我待的哀婉、怜花惜人的深情。全词至此,菊花的高洁品性与词人的精神追求,菊花的零落憔悴与词人的身世之慨已完全融为一体。“谩临风、三嗅绕芳丛,歌还泣”,写得缠绵幽深。词人徘徊于花丛之中,顾花怀人,一种无可奈何的忧伤之情表露无遗。“歌还泣”更是悲不堪言,正是情动于心发之于外,长歌当哭,更觉余情不尽。

  通观全篇,以花写人,借物言情,花与人浑然一体,无法辨认,也无须辨认。全词写得含蓄蕴藉,一往情深。

参考资料:

1、 徐寒主编,历代古词鉴赏 下,中国书店,2011.06,第489-490页 2、 夏承焘等著,宋词鉴赏辞典 下,上海辞典书出版社,2013.08,第2332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青玉案·落红吹满沙头路

:
落红吹满沙头路。似总为、春将去。花落花开春几度。多情惟有,画梁双燕,知道春归处。
镜中冉冉韶华暮。欲写幽怀恨无句。九十花期能几许。一卮芳酒,一襟清泪,寂寞西窗雨。

落红吹满沙头路。似总为、春将去。花落花开春几度。多情惟有,画梁双燕,知道春归处。
被风吹落的残花铺满水边小路,好像一直是为春天将要过去才这样。春去夏来,花开花落,年复一年。只有栖居在雕镂绘彩梁柱上多情的燕子,才知道春天到哪里了。

镜中冉冉韶华暮。欲写幽怀恨无句。九十花期能几许。一卮芳酒,一襟清泪,寂寞西窗雨。
揽镜自照,看到自己青春已逝。九月十月,美好时期还能维持多久?想要抒写一下深重的情怀,又恨词不达意。一边喝酒,一边流泪,寂寞孤独地听着滴打在西窗上的雨声。

参考资料:

1、 邓绍基 周秀才 侯光复主编. 中国古代十大词人精品全集:元好问[M]. 大连:大连出版社,1998,253-254.2、 徐州师范学院中文系《简明中国古典文学辞典》编写组编. 简明中国古典文学辞典[M].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1986,322.3、 姚奠中主编. 元好问词注析[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 , 2001,180.

落红吹满沙头路。似总为、春将去。花落花开春几度。多情惟有,画梁双燕,知道春归处。
青玉案:词牌名,因东汉张衡《四愁诗》“何以报之青玉案”句得名。又名《西湖路》《横塘路》等。双调六十七字,上下片各六句,均五仄韵。落红:落花。沙头路:水边的路。沙,水边的沙滩。

镜中冉(rǎn)冉韶华暮。欲写幽怀恨无句。九十花期能几许。一卮(zhī)芳酒,一襟(jīn)清泪,寂寞西窗雨。
冉冉:渐进的样子。韶华:美好的年华,指人的青春。幽怀:深重的情怀。花期:美好时期。

参考资料:

1、 邓绍基 周秀才 侯光复主编. 中国古代十大词人精品全集:元好问[M]. 大连:大连出版社,1998,253-254.2、 徐州师范学院中文系《简明中国古典文学辞典》编写组编. 简明中国古典文学辞典[M].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1986,322.3、 姚奠中主编. 元好问词注析[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 , 2001,180.
落红吹满沙头路。似总为、春将去。花落花开春几度。多情惟有,画梁双燕,知道春归处。
镜中冉冉韶华暮。欲写幽怀恨无句。九十花期能几许。一卮芳酒,一襟清泪,寂寞西窗雨。

  这是一首由惜春而感叹年华易逝,人生易老的词,上片写暮舂之景,景中含情;下片叹人生易老,充满不能及时建功立业的悲哀。全词写得哀感顽艳,感人至深,含意深邃,笔带凄声,亦是悼亡词中别具匠心之作。

  该词用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词原韵,借描绘暮春景色,抒发了词人孤独冷寞的情怀。首先将最能体现晚春景物特征的“落红”摄入笔底,这就为全词定下了基调,隐寓着词人低沉幽怨的情感。故而,下句很自然地过渡到抒情。以花拟人,似乎满路的狼藉落花,也和词人心境一样。“未肯放春归”,正表明词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使情与景得到巧妙融合。

  春去夏来,循环往复,花开花落,年复一年,这是自然的法则,非人力所能回转。燕子是候鸟,秋去春来,执着地追逐着春光,翻飞于花丛柳林,对春色寄爱最深。这里以燕拟人,寄意深婉。凄秀之词,味亦隽永,寄寓了词人高远的奇想。

  古人每每以春色的凋谢,比喻人容颜衰老。下片中,词人笔锋陡转,由目下的“落红”,联想到自身的“韶华暮”,感叹年华易逝,暮年将至,花期无多,这正是其“恨无句”传写的“幽怀”。再者,词人毕竟是个壮怀磊落的志士,金亡前,曾“愁里狂歌浊酒,梦中锦带吴钩"(《木兰花慢》),欲作名臣贤相,以拯救日衰的国势。然而,朝廷昏暗,仕路风波,他又为岁月蹉跎,壮志未酬而怅惋。金朝的一旦覆亡,这大大出乎他所预料:“只知灞上真儿戏,谁谓神州遂陆沉。”(《癸已四月二十九日出京》)本想有待而为,乘时而动,不料大势已去,难图恢复,又有“棋中败局从谁复,镜里衰容只自羞”(《送仲希兼简大方》)的叹喟之语。时光飞逝,而功业无成,这或许也是词人难抒之“幽怀”。还有,遗山四十二岁时,发妻张氏身亡,这给他心灵带来惨重创伤。他曾在《三奠子》词中慨叹:“怅韶华流转,无计流连”,“闲衾香易冷,孤枕梦难圆。西窗雨,南楼月,夜如年”,表达了对亡妻的深沉追念之情。细揣词意,本处的“一襟清泪,寂寞西窗雨",似乎正含有伤逝之意。他眼见落花纷坠,红消香断,很可能联想到人生无常,思及过早地抛他而去的亡妻,故而情怀忧伤,倍感寂寞,才道此断肠语。他的“幽怀”,或许还深蕴着此类的内容。这里,词人极力描摹自身的孤独忧凄之状,写得哀感顽艳,感人至深。且用语警拔而含意深邃,正可见其用笔之妙。

  这首词,以婉转曲折之笔调,写语意难传之“幽怀”。全篇以描写晚春落花起调,导人感情的抒发,以人拟花,又借花写人。继而,又写春燕对春色的执着追求,以寄托个人的怀抱。然后才写及本人对自身境况不佳的感叹。转而又写花,感伤好花不常开,再转及自身的描写。词意层层转折,愈转愈深。词人所采取的笔法与他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正密相契合,互为表里。将怜花惜春、伤怀、悼亡、相思、追念等各种复杂的情感交错来写,悱恻缠绵,淋漓曲折。使外界的自然景物的转换,与词人内部感情潮水的跳荡互为包容,准确地传达出词人蕴含心底的思绪和忧伤。与一般的伤春悲秋之作相比,就其内容的含量而论,也高出许多。尽管本词有寄托,但它含而不露,幻化无迹。

参考资料:

1、 夏承焘著. 宋词鉴赏辞典 下[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3,2308-2309.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望海潮·上兰州守

:

云雷天堑,金汤地险,名藩自古皋兰。营屯绣错,山形米聚,喉襟百二秦关。鏖战血犹殷。见阵云冷落,时有雕盘。静塞楼头晓月,依旧玉弓弯。
看看,定远西还。有元戎阃命,上将斋坛。区脱昼空,兜零夕举,甘泉又报平安。吹笛虎牙间。且宴陪珠履,歌按云鬟。招取英灵毅魄,长绕贺兰山。

云雷天堑,金汤地险,名藩自古皋兰。营屯绣错,山形米聚,喉襟百二秦关。鏖战血犹殷。见阵云冷落,时有雕盘。静塞楼头晓月,依旧玉弓弯。
凭借水气如云,水势如雷的黄河天堑,再加之金城汤池的古城,藩古城更显稳固。营地如锦绣交错,山形陡削,秦地关河险固,易守难攻。战后沙场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可见到的是战场烟云惨渗的天空,食血肉的烈雕盘旋,贪馋地注视遍地尸骨。皋兰城楼头顶异常明亮,那弯弯的如玉弓般。

看看,定远西还。有元戎阃命,上将斋坛。区脱昼空,兜零夕举,甘泉又报平安。吹笛虎牙间。且宴陪珠履,歌按云鬟。招取英灵毅魄,长绕贺兰山。
看那班超出使西域又归来。大将军已经下发通告,说皇上将要设坛拜将。西夏营垒昼夜空空荡荡,傍晚时用兜零举起报平安的烽火。将士悠闲自得,调动军队打仗的虎符也闲置不用了。喝着美酒,看着歌儿舞女们的表演。祭奠烈士英灵,日夜守卫着贺兰山。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2395-2396.2、 名作欣赏编辑部.邓千江以孤篇名世的《望海潮·上兰州守》[J].名作欣赏,2008(6).

云雷天堑(qiàn),金汤地险,名藩自古皋兰。营屯(tún)绣错,山形米聚,喉襟(jīn)百二秦关。鏖(áo)战血犹殷。见阵云冷落,时有雕盘。静塞楼头晓月,依旧玉弓弯。
献张六:刘太尉祁《归潜志》云:“金国初,有张六太尉,镇西边。藩:本意是藩篱,引伸为屏藩内地的边城。绣错:如锦绣交错。米聚:比喻山形陡峭。百二秦关:自《史记·高祖本纪》化出,是说秦地关河险固,易守难攻,二万人足当诸侯百万雄士。静塞楼:大约是皋兰城楼的名称。

看看,定远西还。有元戎阃(kǔn)命,上将斋(zhāi)坛。区脱昼空,兜零夕举,甘泉又报平安。吹笛虎牙间。且宴陪珠履,歌按云鬟(huán)。招取英灵毅魄,长绕贺兰山。
阃命:将令也。阃,城郭的门槛。斋坛:拜将的坛场。区脱:匈奴语,意为防哨,此指西夏营垒。兜零:代指烽火。虎牙:指调动军队打仗的虎符。珠履、云鬟:均指在宴上伴舞陪酒作乐的歌女。英灵毅魄:指牺牲的烈士灵魂。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2395-2396.2、 名作欣赏编辑部.邓千江以孤篇名世的《望海潮·上兰州守》[J].名作欣赏,2008(6).

云雷天堑,金汤地险,名藩自古皋兰。营屯绣错,山形米聚,喉襟百二秦关。鏖战血犹殷。见阵云冷落,时有雕盘。静塞楼头晓月,依旧玉弓弯。
看看,定远西还。有元戎阃命,上将斋坛。区脱昼空,兜零夕举,甘泉又报平安。吹笛虎牙间。且宴陪珠履,歌按云鬟。招取英灵毅魄,长绕贺兰山。

  全词歌颂戍边将帅的英雄业绩和以苦为乐的乐观主义精神,词句豪迈雄浑,有气概。

  开首“云雷天堑”三句,显示边塞的雄伟。词以兰州古城险固处落笔,“云雷天堑,金汤地险”,凭借水气如云,水势如雷的黄河天堑,再加之金城汤池的古城,一句藩古城更显稳固。“劳屯绣错”三句,“绣错”出自《战国策。秦策》“秦韩之地,形相错如绣”;“米聚”出于《东观汉记》中马援劝光武伐隗嚣,“聚米为山川地势,上曰,虏在吾目中矣”;“百二秦关”语见《史记·高祖本纪》。三个典故形象地描绘边疆战场的场面,并表达边疆战士守卫雄关的自豪感情。“鏖战血犹殷”以下五句,描写激战后的战场萧杀的扬面,但词人巧辟蹊径,不写两军对峙的正面交锋,而是渲染战后特有的气氛。“鏖战血犹殷”战守之惨烈历历在目,可以想见,战后沙场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更可见到的是战场烟云惨渗的天空,食血肉的烈雕盘旋,贪馋地注视遍地尸骨。而“楼头晓月”虽异常明亮,但它那弯弯的如玉弓般地形状提醒着人们虽鏖战已结束,边塞已寂静,而敌人的进攻时刻会打响。这五句写大动荡后的静景,但静中有动,表现边关的战争状态。

  下片赞颂守边将帅的功绩。“看看”二句,词语平常而气势不同。“定远西还”中的定远指东汉定远候班超出使西域。既歌颂定远候的功绩又暗赞张太尉守边的功绩。“有元戎”两句,引用两个典故。“元戎阃命”,《史记》载冯唐在汉文帝前替云中守魏尚辩解时说,古代帝王委将军以重任,将行,“跪而推毂,曰:‘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阃指门坎”,意指份内份外。“上将斋坛”也出于《史记》,曰:“萧何荐韩信于刘帮,须拜为大将,言:”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用此二典故,一则说明边疆将帅责任之重,二则以魏尚和韩信力赞张太尉超群绝伦的将帅之才。“这脱昼空”三句。“区脱”匈奴语,指边疆哨所,此指西夏营垒。“兜零”,代指烽火。这三句以具体的边疆平安无事的场事,称述张太尉守城敌不敢侵的功绩。”吹笛“三句,”吹笛“用杜牧”成楼吹笛虎牙闲“诗句形容将士的悠闲自得的场面。羌笛悠悠,歌舞升平,觥筹交错间显出边疆的安宁。”招取英灵“二句,欢快安宁的场面不由使人想起为守卫边陲血洒疆场的战士,于是以祭奠烈士英灵,赞颂烈士的丰功伟绩,又寄托无限哀恶,并流露出将士们的千古英名将永远与贺兰山同存的乐观精神作为词的结尾。

  写景物,赞叹了军营的雄伟,军旅的豪壮;写战场,不见刀光剑影,但见战后英姿;写将帅,不言将帅英豪,而言可比魏韩;写激情,虽有举杯同庆,又有凛然豪情。全词一气贯通,铮铮有力,更显雄豪风格。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2395-2396.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